首页 > 旅游

以乡村旅游 构筑贫困乡的翻身蓝图

更新时间:2019-06-18 00:49:50  点击数:41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龙潭彝族傣族乡位于普洱市思茅区西南部,以天然龙潭湖而得名,境内多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2143米,是思茅区第二高峰所在地,龙潭乡也被称为“小芦山”。虽为贫困乡,龙潭却有着秀丽的自

  龙潭彝族傣族乡位于普洱市思茅区西南部,以天然龙潭湖而得名,境内多喀斯特地貌,最高海拔2143米,是思茅区第二高峰所在地,龙潭乡也被称为“小芦山”。

  虽为贫困乡,龙潭却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发展绿色产业的沃土,得天独厚的先天资源正在转化为脱贫致富的后发优势。正在修建的思澜高速公路过境龙潭,并为龙潭打开驶入发展快车道的“黄金匝道”。龙潭乡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各项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已经在稳步推进中,一张令人期待的贫困乡翻身蓝图已然在龙潭大地徐徐展开。

  根据规划,思茅区将以休闲度假养生为旅游主题定位,利用丰富的茶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以及民族文化资源等,打造“国际性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地”,使思茅区成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国际旅游养生度假窗口城市。在思茅区旅游发展战略中,龙潭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的生态旅游圈、澜沧江特种旅游区等均以龙潭乡为重要支撑。龙潭乡“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突出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把自然生态环境与浓郁的民族风情结合起来,高品位、高标准做好发展规划,加强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内涵挖掘,重点打造南本傣族特色生态村、休闲观光龙潭湖和绿色生态农家游等旅游项目,综合协调开发龙潭旅游小镇。

  目前,龙潭旅游小镇主要包括具有傣族风情的南本传统村落,麻栗坪村新坪寨垂钓基地,湖水清澈、鱼儿肥美的龙潭湖,云海玉盘、晚霞夕照的鹅头山……这些点集聚了龙潭以傣文化为特征的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好比一颗颗散落在龙潭大地的“珍珠”。龙潭乡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已经绘就,那条串联珍珠的金线已然铸成,建成后的龙潭旅游小镇将以神、奇、秀、幽、灵的特点吸引八方游客。

  绿色是龙潭的底色,也是龙潭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龙潭乡,从龙潭湖和南本冒水寨这样的较低海拔区域到鹅头山的高点,都被勤劳智慧的“小芦山”人民赋予脱贫致富的绿色希望。

  早春三月,龙潭湖和南本冒水寨周边的农田里,村民在大棚里忙碌着,火龙果、青椒、小瓜等作物满树翠绿,瓜果挂满枝头,这里出产的水果甜度高,营养丰富。沿着盘山公路往更高处行进,镶嵌在林间的咖啡林和茶园次第映入眼帘,收获的喜悦在一首首山歌里流淌。车行至较高海拔区域,浓密的树林变得稀疏,喀斯特地貌的耕作土层也浅薄了许多,但就是这样的生长环境下,经过修枝剪叶的林下三七冒出了新芽,绿油发亮的叶片焕发着勃勃生机,这里的林下三七因有效物质含量高,备受市场欢迎。此外,在乡党委政府持续多年的引导下,滇红花、七叶莲、黄精、天麻、重楼、白及等名贵中药材的种植渐成规模,成为当地贫困户增收的有力抓手。

  除了发展生态种植,以生态放养的黄牛、黑山羊养殖为主的绿色养殖业,也是龙潭乡合理利用资源,带动一批农户增收致富的一大亮点。原生态的品质牛羊肉,也是外地人到龙潭必须一尝的山间至味。

  近年来,龙潭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狠抓质量兴农、品牌创建,逐渐形成以烟草、咖啡、药材、黑山羊、黄牛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种养相加、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增收之路。从田园到山顶,龙潭乡因势而为,引导农民发展绿色产业。山无荒地、冬无闲田,收获一茬,又播种一茬,田地里的四季轮作,绿了田野,富了农民。

  人来了,钱就来了。完成了旅游景点的规划和配套产业的发展规划,如何吸引外地的游客到龙潭,并能够真正留住客人,带动当地的旅游消费,创造就业机会,让农特产品真正变成商品,实现跨区域流通,让乡村旅游长期可持续地惠及当地农民,是龙潭旅游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对旅游区而言,除各种自然风光、文化体验外,旅游项目对旅游者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各种旅游活动也是向游客集中展示规划区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的平台。

  龙潭乡优美的山水环境和傣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龙潭旅游小镇旅游项目的打造提供了极佳的素材,规划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打造龙潭特色旅游活动项目,包括开展鹅头山索道观光、龙潭湖游览、龙潭河栈道游览、田间游览、瓜果蔬菜采摘、休闲度假、湿地摄影、野生钓场垂钓等游览活动以及在规划区中设置特色商业街,将民族手工艺品和地方特产展示和出售给游客,增加游客对龙潭乡及傣族文化的兴趣,融庆、游、娱、购、赏、住为一体,打造龙潭旅游小镇的一大旅游亮点。

  下一步,龙潭乡将聚焦一个节点,举办具有龙潭特色的节庆活动,打造知名节庆品牌,引爆龙潭旅游,为当地农特产品展销提供一个平台,助力农民实现增收。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